指导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
主办单位:东南大学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学院
东南大学城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
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支持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
时间:2018年7月7日-10日
地点:中国南京
一、会议宗旨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东南大学于2017年7月7日至10日在南京举办了首届土木工程海外华人青年学者学术交流与联谊会,两百余名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瑞士、瑞典、荷兰、挪威、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内地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兄弟院校的青年专家、学者参加。
同时,自2010年以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东南大学等主办、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等连续承办了八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每年暑期学校的时间固定在7月1日-7日,设有结构与防灾、桥梁、岩土、工程管理和力学五个专题,每届均有来自全国8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一千多位博士生、硕士生和大三本科生报名参加,最终录取300多位正式学员。创办八年来,暑假学校获得了社会和国内外高校的一致肯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为进一步促进海内外土木工程青年学者的交流和合作,以及增加海外青年学者与国内优秀学生交流的机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东南大学拟于2018年7月7日至10日邀请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在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紫金山下、扬子江畔,就土木工程学科国际前沿科技与发展动态开展交流与探讨。
二、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系)于1923年由时任国立东南大学首任工科主任的茅以升先生创建。历经90多年沧桑,在茅以升、金宝桢、徐百川、梁治明、刘树勋、方福森、胡乾善、唐念慈、鲍恩湛、丁大钧、蒋永生以及吕志涛、孙伟、黄卫、缪昌文等教授为代表的历代东大土木人的不懈努力下,土木工程学科(系)迅速壮大,向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等领域拓展。
如今,东南大学的土木工程学科以土木工程学院为主,交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能源与环境学院参与共同建设,目前本学科拥有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4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5位长江学者、7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位国家万人计划等高水平人才。在2017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评估结果为A+。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教育部振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学科。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以及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玄武岩纤维生产及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土木工程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工程力学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创业平台。科研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0余项,其中吕志涛教授领衔的“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报名
1、海(境)外青年学者: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国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且在海(境)外从事科研工作,在土木工程领域已取得优异成绩或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即将从国外著名高校毕业的优秀博士研究生。
2、国内青年学者: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并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特别欢迎已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或“青年拔尖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优秀青年学者参加。
四、交流
1、通过学术报告、圆桌研讨、工程参观、与暑期学校学员交流讨论等形式,互相启迪、开拓视野,携手探索科学前沿,共同攀登学术高峰。
2、举办人才洽谈会,深入商谈共同创新创业、合作事宜。
五、食宿
每位受邀参会学者自行承担差旅、住宿费用(组委会提供一定的费用补贴);会议期间餐饮由组委会负责安排。
六、组织委员会
主 任:吴 刚 刘士杰
常务副主任:王景全
副 主 任:李建钢 张 建 张云升 杜延军
委 员:丁幼亮 邓永锋 王 非 王 菲 王 浩 王春林 田龙岗
仝 腾 冯德成 李 丹 李应斌 李 霞 李 敏 许 妍
孙泽阳 陈惠苏 汤昱川 何 磊 吴邵庆 陈 伟 张国柱
张 琦 杜二峰 林艺馨 孟积兴 姚一鸣 郭 彤 赵学亮
徐 照 秦 颖 鲁 聪 蒋金洋 蔡国军 蔡建国 糜长稳
秘 书 长:蔡建国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冯德成,Tel: 17301485060,Email: dcfeng@se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