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北编组站

【打印本页】

发布日期:2012-02-15




一、工程概况
    武汉北编组站是我国目前一次建成的亚洲规模最大的路网性编组站,也是国内首个采用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CIPS)的新建编组站。车站采用双向三级七场站型布置,上、下行系统均为一次性建成纵列三级三场并设交换场,配备完善的机务车辆等设备,采用四推双溜自动化驼峰、点连式调速系统,运用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GSM-R无线通信系统及车辆安全动态检测等先进管理技术。
    该工程总投资32.05亿元,于2006年4月18日开工建设,2009年4月27日完成交工验收,2010年5月24日完成竣工验收。

二、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
    武汉北编组站在设计、施工及管理上进行的创新和突破,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同类工程领先水平,主要体现和应用了先进的设计方法、理念,符合环保、节能、节地的要求。
    1. 设计理念先进,技术领先。编组站在设计观念上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编组站设计的成功经验,采用领先技术,注重系统设计,对各系统之间的协调性、流水性和灵活性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注重“前瞻性,系统性”,布局合理、紧凑,优化车站咽喉布局,在满足平行作业进路的前提下,使到车作业顺畅,既节约土地,又提高车站作业效率,节约了工程投资及运营维修费用。
    2. 采用设备先进、安全、高效。编组站采用国内先进成熟的“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并采用了“服务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优化决策、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先进的设计方法,采用先进高效的“四推双溜自动化驼峰和点连式设备”,实现调度决策指挥自动化前提下的全面过程控制自动化,一方面提高作业能力,另一方面实现整体作业自动化溜放车辆速度可控化,极大地提高了编组站内的安全生产。
    3. 工程科技含量高,采用技术新。编组站站调楼和机务段办公楼采用地源热泵系统,站场照明采用灯桥和投光灯塔有机结合,供电采用AT、直接供电混合供电方式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桥涵设计采用大跨度大斜交连续框架桥、大跨异型高箱框架桥、超深排水竖井、斜交异型高挡墙等新技术,完成最宽106m框架桥、最长603m涵洞、最高12m异型挡墙等特殊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为编组站顺利建设提供了技术保证。
    4. 铁路生产力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编组站内机务、车辆设备在系统考虑京广线及其周边生产力布局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工程规模,从机车交路合理性、机车应用和配套均衡性、机车整备作业效率最大化、车辆段维修任务合理性等方面,提出机务车辆设备的配置数量,并一次规划,预留发展条件。从近一年的使用看,使用单位对此评价很好。
    5. 生产设施综合集中,系统优化。编组站对生产设施采用系统整合,改变以往铁路生产设施各自为政的格局,本着统筹考虑、服务运输的指导思想,将同一或相近的生产设施集中整体优化,减少房屋面积1.2万㎡,省地400亩,为铁路编组站生产设施的设置和布局发挥了示范作用。

三、获奖单位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武汉铁路局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05023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