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轨道工程

【打印本页】

发布日期:2009-05-07




一、工程概况

青藏铁路格拉段,从青海省格尔木南山口站引出,翻越了海拔4800米的昆仑山、横穿了可可西里无人区和三江源保护区、跨越了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经西藏安多县、那曲地区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110km,其中铁路海拔高程大于4000m地段约960km,多年冻土区段550km,年平均气温-6℃,极端最低气温-45℃,年平均大风天数160天,自然环境极端恶劣,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多年冻土最长、跨越两个8级以上强地震带的高原铁路.总投资18.8亿人民币。

线路等级为Ⅰ、Ⅱ级混合标准,正线数目为单线;最小曲线半径为800m,个别困难地段600m;最大坡度为20‰;牵引种类为内燃,预留电气化条件;机车类型:近期暂定DF8型;牵引定数:2000T;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预留850m;闭塞方式:自动站间闭塞。

青藏铁路轨道工程格尔木(南山口)至拉萨1080km的正线铺轨、120.25km的站线铺轨、337组道岔铺设和4387孔桥梁的架设任务。

高原铺架在各个方面都不同于内地,而且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为此,参建单位分别成立了施工组织及技术研究、机械设备改造、运输设备改造、医疗卫生保障、后勤服务保障等专题攻关小组,展开了“高原铺架及运输设备的改造和使用”、“高原铺架的施工组织和运输管理”、“高原缺氧条件下工程质量的保证”等课题攻关。

在施工过程中,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青藏铁路的有关规定,高度重视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无条件接受环保监测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实现了高原高寒地区铺轨施工的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零事故的目标。在高原缺氧(含氧量相当于海平面50%)的施工环境下,为满足工期提前的要求,采取在安多增设两个新铺轨基地作业面,并采取合理设置临时岔线等技术措施,缩短作业准备时间,加快了铺轨进度。自行研发大型铺架设备的无损解体、公路运输、组装并还原设备的原有性能等一整套技术,使提前铺通的目标得以保证。科研成果《高原高寒地区铺架施工的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居世界领先地位;创出了日铺轨7.925公里的好成绩,刷新了国内铁路独头铺架最长距离新纪录。

二、新技术应用与科技创新

(1)针对青藏铁路高寒、缺氧、低压、坡度大、温差大、风沙大、雷电多等不利因素,经过调研实验,完成了海拔4000m以上铺架施工及运输设备高原适应性重大改造并获得成功,填补了国内高原铁路铺架技术上的空白,为青藏铁路顺利铺架奠定了坚实基础。

(2)研究和采用的铺轨架梁施工组织及工艺科学合理,解决了长距离(500km以上)铺架施工组织难题和机车工作方式。

(3)研究改进了架桥机架梁时接短轨的方案,加快桥梁架设速度。

(4)为满足青藏线抗震、抗裂、抗冻融和耐久性而特殊设计的耐久梁,其自重及外形尺寸均大于普通桥梁,现有的架桥机不能满足架设要求。为此对JQ130架桥机构造进行改造,并与武汉中铁工程机械厂联合设计制造了JQ140G架桥机,确保了耐久梁的顺利架设。

(5)编制和采用的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解决了高寒条件下单口铺架的施工难题。

(6)通过实验研究掌握了高原铁路气压焊和闪光焊技术参数、施工工艺和相关技术,积累了高原铁路无缝线路施工经验和技术资料。

(7)解决了长期在大区间、大坡道、大风、雷雹、严寒条件下进行铺架施工及工程运输的安全技术措施。

(8)青藏沿线高寒缺氧,存在强烈紫外线及鼠疫等传染病,为此制订劳动和医疗保障措施。针对生态脆弱难题,制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环保措施。

三、工程获奖

“青藏铁路高原高寒地区铺架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获2005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青藏铁路无缝线路钢轨焊接及施工技术研究”获2006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青藏铁路安多至拉萨段铺架综合技术施工技术”获铁道部科技创新二等奖
青藏铁路拉萨站站房工程、拉萨河特大桥、可可西里至沱沱河工程三项工程中的轨道工程获2007年度鲁班奖
新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轨道工程获2007年国家优质工程银奖、铁道部火车头优质工程一等奖

四、获奖单位

青藏铁路公司
青海省西宁市建国路22号(810007)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710054)
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咸阳市人民东路111号(712000)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47号(430071)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路28号(442012)
北京铁城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40号(100855)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05023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