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瑞国道主干线宜兴至溧水高速公路

【打印本页】

发布日期:2008-12-10






一、工程概况
沪瑞国道主干线宜兴(苏浙界)至溧水公路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宁杭高速公路一期工程项目)起于南京溧水县骆家边,通过5.545km连接线在桂庄枢纽与主线相接,主线经过南京的溧水县、常州的溧阳市、无锡的宜兴市,止于苏浙两省交界处的宜兴父子岭,全长113.964km。溧水至溧阳段(34.695km)于2000年7月开工,2003年9月23日交工;溧阳至宜兴段(79.269km)于2001年6月开工,2004年9月22日竣工。2005年12月,交通部组织竣工检测和验收,评定该工程等级为优良,建设项目综合得分96.37分(项目得分在交通部组织的竣工验收项目中名列前茅)。
主要工程规模:工程共征地15188.598亩;征用取土场6699.441亩;拆迁房屋248054m2;路基土石方3115.1898万m3;涵洞433道;通道184处;互通式立交11处;桥梁117座;隧道1道;分离式立交39处;沥青混凝土路面351.982万m2;房建面积总计32916.7m2。设服务区3处,主线收费站2处,匝道收费站8处,同步完成收费、监控、通信、照明、安全、绿化、服务等设施。批准概算44.6亿元,竣工决算39.76亿,节概11%。
主要技术标准:双向四车道、六车道高速公路;计算行车速度120km/h(连接线为100km/h);溧水至新昌枢纽段48.616km为双向四车道,路基宽28.0m(连接线宽为26.0m);新昌枢纽至宜兴父子岭段65.348km为双向六车道,路基宽34.5m;路面设计标准轴载100kn;桥涵设计车辆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隧道采用整体式双跨连拱方案,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净宽30.5m,净高8.15m。
二、新技术应用与科技创新
1、对宁杭高速公路边坡立地条件、植物群落及生态适应性、土壤侵蚀规律和效益(生态、景观、经济)等进行系统研究、综合评价。开展了8种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试验段研究,得出不同边坡生态环境特征下如何合理选择植物种类,优化植物配置模式,运用“客土喷播”、“轮胎固土”、“草袋固土”、“草棍固土”等种植技术解决了宁杭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问题,基本实现以生态防护代替工程防护的目标,大力提高了高速公路生态和景观效果,既达到了防护的要求,又改善了生态环境,经测算宁杭高速应用本课题研究成果后,比工程防护节省造价1/3,实际节省造价2800万。
2、开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沥青路面裂缝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的科研攻关。课题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延缓反射裂缝的处置措施。国内首次通过理论分析得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不同裂缝宽度对沥青面层厚度的影响;利用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克服温缩裂缝沥青面层所需的最小厚度;通过模似试验表明,可以用小梁的初始累积冲击韧性来表征结构的抗反射裂缝能力。
3、开展“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综合技术的研究”,获2005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课题就“国内外沥青路面调查与分析”、“沥青混合料类型与设计方法的研究”、“沥青下封层材料、结构及质量控制研究”、“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水害性能的研究”、“沥青路面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适宜石料的调查与研究”、“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可靠度分析与使用性能研究”、“高速公路基层结构类型选择与优化设计”八个专题进行了专门研究。
4、开展《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动态控制技术研究报告》课题研究,获2005年度江苏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SPC(统计过程控制)技术调研;(2)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指标的选择和确定,确定现有沥青路面施工规范规定的试验检测指标,如空隙率、油石比、级配等对施工质量控制的影响程度,同时充分考虑该指标数据采取的难易程度和真实性。找出施工质量控制过程的关键指标,并确定这些指标控制的上、下限。(3)编写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动态控制程序。(4)预防与纠正措施的研究,研究统计指标异常波动时,排查质量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绘制重要质量指标异常现象纠正流程图,使一般的试验人员能够掌握质量缺陷的预防和纠正技术。
三、获奖单位
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江苏省恒基路桥总公司
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无锡市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05023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