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港三期工程

【打印本页】

发布日期:2008-12-08






一、工程概况
烟台港三期工程是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亚行贷款国际招标的项目,其建设规模为:新建1.5万t级及3万t级集装箱泊位各一个,1.5万t级及2万t级杂货泊位各一个,设计年吞吐能力255万t(其中:集装箱175万t,24万标准箱)及相应的供水、供电、道路堆场等生产,生活辅助设施,项目概算总投资为13.68亿元,建设工期4年。
疏浚工程包括港池、航道两部分,挖泥总量为1197万立方米。港池面积约40万平方米,航道长约4km,宽130m。
水工工程包括码头及护岸两部分。码头总长961m,其中集装箱码头长543m,前沿水深-14.0m,杂货码头长418m,前沿水深-16.0m。码头顶面高程均为+4.5m,码头结构形式为重力式沉箱结构,共需沉箱65个。护岸总长2068m,为斜坡拋石堤结构,四脚块护面。
堆场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采用水泥稳定石碴、高强连锁块结构。
工程主体于1998年6月开工,2001年10月竣工,2001年12月8日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工程质量优良。
烟台港三期工程建成投产后,极大地缓解了烟台港码头泊位吞吐能力不足的矛盾,2002年和2003年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381万t,集装箱吞吐量314649TEU,利润总额3268.64万元。本工程设计、施工、科研分别获省部级以上奖4项。
二、新技术应用与科技创新
1.设计提出“深水航道对波浪传播影响规律研究”新理论,优化总体设计,提出创新成果,合理布置航道,取消了规划中近500m的防波堤,节省投资约3000万元,该理论被交通部专家评审会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获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2.在国内首次采用了“轨道式集装箱龙门式起重机与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相结合”的工艺方案,加大集装箱海侧轨道距码头前沿的宽度,在国内首次采用了“海侧轨外侧设非装卸船作业车辆专用通道”的工艺方案。
3.在码头供电系统设计中采用了“遥控、遥信、遥测”及计算机控制管理新技术,使集装箱码头的管理和监控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4.在烟台地区首次采用大沉箱结构,沉箱重量达到1200t,
增大了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施工效率。
5.为解决重力式码头桥吊后轨后期沉降过大而影响使用的难题,在国内首次采用了打塑料排水板、陆上堆载预压和强夯相结合的施工方法,确保了门机的正常使用。
6.为解决软土地基上重力式码头的沉降、位移等技术难题,采用了基床爆夯的新工艺,降低成本80%,缩短工期近300天,确保了基床的夯实质量。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大规模的基床爆夯,国内尚属首次。
7.为了解决大沉箱的起吊、下水和安装等技术难题,施工中首次采用了半潜驳出运、下水沉箱的新工艺,节省了租用大型起重设备费用1000余万元。该工艺获国家专利。
8.为提高码头护轮坎的强度和耐久性,研制出C80高性能混凝土用于护轮坎的施工。
9.在码头顶层胸墙的施工中,开发制造了专用橡胶板替代传统的沥青木丝板,用于沉降变形缝,确保了码头沉降缝的美观和功能,在国内尚属首次。
10.为消除码头沉降带来的前沿管网断裂弊病,后方管网首次采用PVC管材,并在前后方之间增设了柔性接口,保证了码头前沿供水管道的畅通。
烟台三期工程(第一阶段)项目概算总投资13.68亿元,由于在建设中坚持技术进步,科技创新,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节省资金3.95亿元。工程在工艺和技术上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已经达到国内同类工程中的领先水平,部分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获奖单位
中港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
烟台港三期工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烟台港务工程公司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05023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