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高速公路(二期)

【打印本页】

发布日期:2008-12-06


一、工程概况
八达岭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是丹拉国道主干线之一部分.南起昌平西关环岛.北至延庆西拨子,全长28.7KM。全线按双向三车道进行设计,计算车速60-100KM/H,其中三分之二路段建在山区,地势险峻、工程艰苦、设计施工难度大。全线道路工程总面积91万平方米;填挖土石方435万立方米,共建大中小桥涵120余座,隧道10座,总长6108M;其中控制性工程潭峪沟隧道长3455M,主隧道为单向三车道,属亚洲长大公路隧道之首。防护工程砌筑石方40万立方米,河道防护混凝土沉排2.8万立方米。
二、新技术应用与科技创新
1.设计选线将上、下行线分开,分线设在潭峪沟、关沟中,下行线利用原二级路进行改造。通过合理布设桥隧,尽量少挤占河道和破坏植被,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果。
2.沿河浸水挡土墙大量采用浅基混凝土沉排防护,减少了施工的控基工程量,对防止冲刷沉降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于高填方路基在国内首次采用南非冲击压实机(25KJT3)进行施工,减少了高路基的工后沉降,提高了路基的稳定性。
3.在路面面层材料选择上表面层采用了耐磨防滑、性能优越的沥青马蹄酯碎石混合料(SMA)。极大地增强了路面的抗滑能力,并具有强度高、防水性能好、温度稳定性好和路面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石料就地取材,首次采用北京门头沟产辉绿岩碎石。采用辽河、胜利、大港国产沥青生产改性沥青,使国产沥青能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
4.以潭峪沟隧道为重点,隧道工程的设计本着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要求'以新奥法理论为基础,研究开发了针对三车道大跨度隧道的先进的隧道监控设计系统,实现了隧道结构的动态设计,在设计技术上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在隧道结构设计中,以有限元结构计算与经验类比法相结合确定隧道国岩支护参数,优化了横断面尺寸及施工方法.确保了结构安全、施工方便.节约了造价。同时通过施工过程中对结构设计参数的不断验证,取得了一套完整可靠的三车道公路隧道支护设计参数,填补了相关规范的空白.对指导今后的设计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谭峪沟隧道施工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进行精密导线控制测量,确保了隧道贯通精度:采用"套拱进洞"技术,保证了洞口仰坡稳定;运用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监控量测技术,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确保围岩的稳定性及支护结构的可靠性;采用大管棚和小导管超前支护、正台阶施工技术,保证了软弱围岩开控安全:采用全封闭深孔"双注注桨"技术.克服了流砂和富水断层破碎带施工难关;采用复合衬砌防水板无钉铺设、双焊缝技术,实现了防水全封闭。
5.设计施工中还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如导向平缘石、紧急撤离坡道、钢纤维混凝土桥面等,解决了山区修建高速公路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三、主要获奖单位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北京市公路局
北京市公路桥梁建设公司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05023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