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是配套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五大铁路客运枢纽之一,是连接京沪高速铁路、津保城际铁路及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和津秦客运专线的列车到发及中转的高速站,总规模为24台面26线,总建筑面积22.38万㎡,是集铁路、地铁、公路客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交通枢纽。
该工程采用先进的房桥合一的建筑结构体系,地下层、站台层、高架层重叠复合的三层立体式布局,增强了站房的通透性。候车大厅高度达到47m,长度340m。站房正立面呈圆拱造型,高度57m。站房基础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地下层为钢管混凝土柱与劲性混凝土梁组成的框架结构,高架层为钢管混凝土柱、平面钢桁架梁与桁架式楼承板组成的框架结构,屋盖采用联方网格型单层钢网壳,长度394.16m,跨度114m,不设变形缝,为国内跨度最大的单层筒壳结构。钢管柱主要管径为1500mm,壁厚45mm,主要钢材为GJC345C。型钢梁主要截面为1700×2600×30×45mm,混凝土等级为C40、C50。
工程于2009年12月1日开工建设,2011年6月28日竣工,总投资30.5亿元。
二、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
1. 高架层拱形屋面采用大跨度单层筒壳变截面实腹钢结构,设计中针对结构特点进行了多软件、多方法的结构计算及整体载荷试验和节点模型试验。
2. 在深入研究人体在室内的热敏感反应及对热、光舒适度的基础上,将空调系统配备及使用能耗等指标与屋面玻璃的技术参数选择相结合。
3. 采用玻璃组件和柔性组件两种材质组合形式,布置70000个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总容量为1.9MW。
4. 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应用国内外最先进的低碳型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
5. 屋盖结构采用集群千斤顶分段整体提升方案,提升过程中通过调整预应力拉索,主动控制水平推力及结构变形。
6. 在屋盖拼装、预提升、合龙三个阶段,首次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全面、快速、精确地获取对接口的空间点位信息。
7. 研制21m超大轨距的基座平台和重型轨道梁对结构进行加固,实现1100t•m动臂式塔吊在高架层安装的荷载转换。
8. 屋面拱形幕墙檩条系统采用滑动转接机构,解决超长钢结构筒壳的变形。
9. 采用重力坝与两级放坡的支护方式,通过综合监测保障支护体系和既有线安全。
三、获奖情况
1. 2010年度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钢结构金奖”;
2. 2010年度北京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北京市建筑(结构)长城杯金质奖”;
3. 2011年度北京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北京市建筑(竣工)长城杯金质奖”;
4. 2011年度天津市建筑业协会“天津市建筑工程‘结构海河杯’奖”;
5. 2011年度天津市建筑业协会“天津市建设工程‘金奖海河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