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港大铲湾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

【打印本页】

发布日期:2013-07-04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深圳大铲湾港区填海突堤的西南端,包括新建三个10万吨级和两个7万吨级集装箱泊位、603m深水岸壁以及相应配套工程。码头水工结构按靠泊15万t集装箱船舶设计,设计年吞吐能力250万标准箱;岸线总长1830m,码头面高程+5.80m,陆域纵深600m,泊位水深-15.5m(远期-18.0m);采用重力式沉箱结构,地基处理工程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和强夯工艺;码头配置20台双40英尺集装箱装卸桥,堆场配置60台电动轮胎式龙门起重机以及其他工艺和系统设备。
    主要工程量:
    1. 水工工程:基槽挖泥及清淤162.82万m³、基床抛石19.34万m³、沉箱制安138件,单件重2342t、现浇胸墙混凝土5.3万m³、抛石棱体57万m³、墙后回填砂171.1万m³、系船柱护舷安装各140套,PHC桩2344根、现浇轨道梁混凝土16584 m³等;
    2. 地基处理工程87万㎡;3. 道路堆场工程100万㎡,包括进港和港内道路、堆场、各种地下管网、管井、灯塔及避雷塔基础、变电所及洗箱污水处理站等单体建筑及地基处理工程。
    工程于2005年9月14日开工建设,2011年3月23日竣工,总投资14.24亿元。

二、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
    1. 总体设计方面兼顾近期需求和未来发展,科学确定总平面布置,一体化精细设计,堆场设计突破规范限制,集约、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和空间。
    2. 结构设计方面采用局部空仓沉箱结构减小结构地基应力;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沉箱海侧混凝土进行硅烷浸渍处理,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采用柔性轨道固定系统,消除了码头变位对轨道系统的影响。
    3. 工艺设计方面采用了具有能量反馈系统的电动场桥,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采用生产、管理一体化的计算机运营管理系统(CMOS)、综合查验系统(ICIS),全面与国际化要求接轨,提高了码头运营效率。
    4. 施工方面采用垂直铺塑技术改进了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工艺;采用气囊和半潜驳出运重量达2342t大型沉箱,降低了工程成本,该工艺被列为国家级工法。

三、获奖情况
    1. 2009年度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四川省建设工程天府杯奖”;
    2. 2009年度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
    3. 2011年度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水运交通优秀设计一等奖”;
    4. 2011年度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水运交通优质工程奖”;
    5. 2011年度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火车头优质工程奖。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05023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