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渝铁路新大巴山隧道

【打印本页】

发布日期:2012-03-16




一、工程概况
新大巴山隧道穿越陕西及四川两省,进口位于陕西省镇巴县,出口位于四川省梨树乡,是襄渝铁路增建第二线全线最长、也是唯一的一座特长隧道,全长10658m。
本隧道为单线客货共线隧道,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40km/h,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为克服既有线平面迂回展线,线路长、小半径曲线集中的缺点,采用提前起坡越岭的高桥、长隧方案,缩短线路16.4km,节省投资9100万元,缩短运行时间约8min。
本隧道存在涌水量大、岩溶强烈发育、高地应力引起的围岩变形、高瓦斯及采空区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特别是岩溶涌水问题突出,最大预测涌水量高达215×104 m³/d,施工中实际涌水量高达109×104 m³/d。全隧设置贯通平导,平导长10622.7m,出口段设296.9m长无轨斜井一座。
工程总投资5.06亿元,于2005年8月26日开工建设,2009年10月15日完工。

二、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
1. 采用对静水压具有较好适应性的椭圆形衬砌断面形式以抵抗较高水压,防止隧道衬砌受地下水变动,排水系统失效或功能降低,确保运营安全。
2. 创新设计隧道结构防、排水系统,并成功付诸实施。解决了本工程在强岩溶、高压突水及超大涌水量等极端恶劣地质条件下衬砌结构的安全性及运营安全。
3. 充分利用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成果,准确预报上百次涌水涌泥、采空区位置,降低了高风险隧道的施工风险,施工期间未发生地质灾害伤亡事故,确保了施工安全,并根据精准的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及时调整支护及衬砌结构,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4. 该项目地处川陕两省交界,山高坡陡,弃渣困难,且弃渣量大,为解决这一难题,创新设计于进、出口附近沟谷下游设立拦渣坝,于一侧留出行洪通道,集中进行弃渣,既满足了大规模弃渣的需求,同时节省运距、降低造价、减少占地,实现了绿色环保要求。
该项目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已在其他建设项目中广泛运用,推动了我国岩溶地区高压突水突泥及超大涌水量高风险隧道整体技术的发展。

三、获奖情况
1. 2010年度铁道部优质工程一等奖;
2. 2010年度铁道部总体设计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3. 2010年度铁道部优秀工程勘察二等奖。

四、获奖单位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铁路局襄渝铁路工程指挥部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05023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