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打印本页】

来源:基金奖励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7-03-29



一、工程概况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以“南海I号”宋代古沉船保护、开发与研究为主题,展示出水文物及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为特色的专题博物馆,不仅在全国,乃至在世界上都堪称标志性建筑,是展馆建设与考古研究合二为一的典范。

博物馆占地面积12288m2,建筑面积19148m2。地上3层,地下1层,建筑物长136m,宽88m。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及屋面采用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建筑由五个“关联舱体”空间形体组成,整体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展翅的海鸥,与南海的起伏相互呼应;延绵的曲线隐喻中华悠久灿烂的海上文明。“关联舱体”隐喻古船龙骨结构,建筑外饰面采用外露结构清水混凝土,彰显“砼韵”——古朴、典雅。

建筑充分利用海洋风能、自然光、潮汐等的节能设计体现以“展现自然、回归自然”的可持续性节能技术,为建筑节能改造提供一个典范。

博物馆自投入使用5年以来,出土文物对过去只依据文献资料进行复原“海上丝绸之路”航线、解开“海上丝绸之路”的诸多秘密,重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提供重要的实物依据。对深化和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学”的研究有着十分重大意义。

工程于2006年1月13日开工建设,2011年11月30日竣工,总投资5.08亿元。

二、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

1. 项目建设理念为文物打捞、保护、展示的探索创新。通过将沉船与其周围淤泥原装固定在预制沉箱内,整体吊浮起运迁移到能人为控制、环境较好的“水晶宫”中进行“精雕细琢”的水下考古发掘。“整体打捞、就地保护、就地展示”创新了水下考古的新方法,在世界考古史上尚属首次;创新地展现了水下考古现场动态演示过程。

2. 结构设计采用“连续组合拱”结构形式,外饰面采用清水混凝土做法,实现40m大跨度、屋盖没有典型梁柱形状的复杂多拱结构设计。充分利用海洋风能、自然光、潮汐等的节能设计,体现以“展现自然、回归自然”的可持续性节能技术。

3. “连续组合拱”施工通过优化用木夹板制作空间多曲面结构模板,采用“混凝土模板固定装置”及采用分层分段对称浇筑确保连环拱体结构的弧度精度控制曲线造型,实现空间抛物多曲面结构现浇饰面清水混凝土,获得国家级工法和省级工法。采用抗氯离子低渗透性高性能耐腐蚀混凝土技术和多重防腐蚀措施,解决了外有海风、内有12m海水水池的抗腐蚀性及抗裂防渗难题。

4. 项目获工法专利5项,各级奖励多项,在水下考古、设计、施工、节能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获奖情况

1.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大跨度全混凝土结构、耐腐蚀混凝土结构设计”获得2013年度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2. 2011年度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结构设计二等奖;

3. 2011年度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广东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4. 2013年度广东省建筑业协会广东省建设工程金匠奖、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奖。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150565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