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上海举行

【打印本页】

来源:xsb 发布日期:2017-10-30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上海举行

随着我国建筑业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智能建造”将是未来土建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方向,并为建设“智慧城市”提供有力支撑。20171026-27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同济大学承办的以“智能土木”为主题的2017年学术年会在同济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建筑、交通、铁路、道桥、隧道、市政等土木工程各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学会会员、企业代表约500人与会,围绕智能土木时代的新概念、新技术、新战略,交流研讨智能化城镇建设领域最新的科研进展和工程实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郭允冲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作大会报告,他在报告中表示,随着技术的改革创新,传统行业正在向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方向转型,这对土木工程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遇。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建设与管理、土木工程建设与管理,促进其科学、协调发展,这是我国土木工程领域步入“智能时代”后应该思考的重要议题。郭理事长指出,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仍存在着城镇化质量不高、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工程建设标准过低、专业间协调性差、地下空间资源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为此,要针对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建设中的这些问题开展专题研究,科学推进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大幅提高城市建设和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完整意义上的城镇化,要做到城乡统筹、大小城市统筹、区域发展统筹。要全面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城市建设和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做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统筹规划编制工作,提升土木工程领域的立法层次和执法层次,从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钟志华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说,百余年来,同济大学土木系科已累计为国家培养4万余名优秀的工程建设人才,助力中国城镇化发展,为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攻坚克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今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及相关学科将继续勇立潮头、坚持创新,继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智慧城市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本次会议共收录62篇具有一定创新和学术应用价值的论文,汇编成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此次学术年会设有24场特邀报告,以及现场参观上海中心、北横通道隧道建设工地。24位特邀报告主讲人包括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郭允冲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郑时龄,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缪昌文,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王复明,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资深专家学者,其中包括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教授、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总裁顾伟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李云贵研究员、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龚剑、中铁隧道集团总工程师洪开荣、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文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李引擎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教授朱宏平、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孙立军、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林松涛、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樊健生、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杜修力教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吕西林、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惠、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杰、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王立忠、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葛耀君、上海市政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张辰、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总工程师宋神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赵宪忠教授。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李永盛教授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及报告会,朱合华、林家祥、黄少文、黄宏伟、叶国强等多位专家担任报告会的主持人。

大会报告针对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设施与防灾、智能运维与管理,以及基于智能土木的韧性城市建设、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论述。与会的专家学者们表示,在推进“智能土木”过程中,要将土木工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数字创意、人工智能、新型材料、3D打印、机器人、智能感知、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紧密融合,做好顶层设计和路径规划,做好研发与转化功能平台,通过理念创新和跨越发展来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推动我国从建设大国迈向建设强国。 

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150565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