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8年度工作总结

【打印本页】

发布日期:2009-02-28

    2008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在中国科协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铁道部、交通运输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开展活动,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学术活动
(一) 学术会议
一年来,学会及所属专业分会、专业委员会共举办学术会议40余次,参会人数达6400余人次,提交论文3000余篇,出版论文集20余种。学会重点抓了以下几项活动:
组织召开“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专题系列学术研讨会
1、5月28日,学会与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工程科技论坛----四川地震灾后重建中的工程建设问题”。与会院士、专家针对灾后重建中的问题进行研讨,提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2、5月30日,学会总工程师联合工作委员会召开参与灾后安置房建设的在京国有建筑企业总工程师座谈会,就灾后重建建言献策,并汇总意见反映给有关部门。
3、6月28~29日,在北京召开“汶川地震建筑结构震害分析与重建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与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联合主办,为灾区重建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及存留建筑结构鉴定和抗震加固等方面,提出意见,并对我国建筑抗震技术标准的修订提出建议。                     
4、5月30~6月5日,学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推广委员会,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支持指导下,组织业内有关专家赴震区开展了地铁震害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成都、重庆以及地震破坏严重的都汶高速公路等地的地铁、道路、桥梁、隧道的震害情况,对今后的相关工作提出了建议,编写了《5•12大地震震区城市轨道交通调研报告》。
5、由学会、《建筑结构》杂志和东南大学共同组织的“汶川地震震害调查学术报告会”。报告会将灾区现场震害调查资料、情况传达给广大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并特邀院士、专家结合汶川地震及历史上国内外其它大地震的震害情况,进行深入和详细的剖析,为相关规范修订提供依据,并对我国的工程抗震工作建言献策。
“奥运工程与土木工程科技创新研讨会”暨“詹天佑奖创新技术交流会”
2008年9月17~18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等单位联合承办的,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7分会场“奥运工程与土木工程科技创新研讨会”暨“詹天佑奖创新技术交流会”。 15位来自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科研一线专家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报告。 
围绕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召开系列学术交流会议
1、3月10~12日,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举行“上海公交百年庆典暨21世纪客车新技术展望研讨会”。以“继承传统,弘扬精神,迎接世博,再创辉煌”为主题,就未来城市公交发展新理念和新技术运用、落实“公交优先”的国家政策、促进我国城市公交事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展开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
2、10月17~18日,学会与部质量司、北京市建委在北京举办了“城市地铁建设中的工程风险管理高级研讨会”。深入贯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九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铁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交流国内外地铁风险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地铁与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水平。
3、11月4~7日,支持在杭州举办的“海峡两岸轨道交通建设与环境工程高级技术论坛”。总结交流海峡两岸轨道交通建设(含城际高速铁路、轻轨、磁浮等)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安全运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经验与技术难题。
4、11月6~9日,在福州召开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年会。会议围绕“公交优先、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展开学术交流,会议还邀请北京市地铁公司、公交公司领导做了奥运会期间如何做好公共交通安全服务保障等报告。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
11月20~21日,总会与隧道分会联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地区以及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丹麦等12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及国内代表350人参会。会议以我国和国际水下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为主题,就隧道地质预报、地铁结构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复合地层中盾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和突破等,进行了专题讨论和学术交流。
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于5月20~22日在天津召开。主题为“加强创新、注重美学”,论文集共收录论文233篇,10位知名专家以城市桥梁创新、现代桥梁工程六十年、国内在建大型桥梁工程等为题做了学术报告。 
举办院士系列讲座
学会和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联合继续开展了“土木工程院士、专家系列讲座”。免费面向广大科技人员,同时为会员提供学术会议在线观看服务。2008年学会共举办了三期讲座。
防护工程分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
2008年9月17~19日,防护工程分会在广西南宁举办了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第六届理事会和第十一次学术年会,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信息化条件下防护工程的创新与发展”。273篇论文汇编入论文集,会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重点突出。
2008年学会召开的其他重点学术会议还有:全国燃气管道抢修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建设行业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研讨会;城市公交分会电车专业委员会年会;西北五省(区)建设工程招标办、交易中心主任首届联席会议;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建筑给水排水青年工程师大会;第五届全国气体消防学术交流大会;第十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验技术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城市防洪专业委员会技术交流会、城市防洪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第十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技术与反分析专题研讨会;城市燃气分会液化石油气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届年会等。
(二)课题研究
1、学会牵头承担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和创新体系研究与示范”课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融资、建设、管理和运营方面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技术政策建议;完成了城市轨道交通专项技术推广成果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三集。
 2、承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奥运工程建设管理与技术创新总结分析研究”课题。学会与北京市建委、北京2008奥运工程建设指挥办公室,联合开展了奥运工程建设管理与技术创新总结工作,目前已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3、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司委托,学会承担了《城市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规范》的编写工作,计划2009年完成。
4、承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强工程技术基础性研究报告”的研究工作,从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四个方面总结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加强的基础性研究内容,目前已完成定稿。
5、承担中国科协“2008学科发展研究报告”项目。2008年,学会继续承担了中国科协“学科发展研究报告”项目,内容包括: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岩土工程、道路工程、大跨空间结构、高层建筑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住宅、城市公共交通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城市防洪、城市防灾减灾工程、港口工程、工程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等十多个专业领域。成立了以刘西拉教授为首席科学家、各学科带头人及学会管理干部参加的课题组,此项工作得到了各专业分会的大力支持。
6、公交分会承担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巴士快速交通技术与运营研究”课题,现已完成研究报告并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验收。
7、2008年,学会还申请承担了建设部专项课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抗震设防研究”和“‘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条例’相关问题研究”两个项目。目前,两个项目均组成了课题专家组,拟定了研究大纲。
(三)编辑出版
1、承担中国科协学会史编写工作。经过近一年的编写,《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史》已于2008年10月正式出版发行。                       
2、《村镇建设与灾后城建技术》正式出版。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村镇建设与灾后重建技术》一书,为灾区全面开展的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与参考。该书已于2008年8月出版,学会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联合向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建设单位免费赠送了1000本图书。
3、为配合建设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学会承担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庄与集镇农房建设10项适用技术及图解》的编制,该书已完成定稿。
4、《土木工程学报》于2008年1月1日起采用网上采编系统,收稿总数提高了70%,同时提高了稿件的处理速度。2008年1月1日开始改成月初出刊,全年保质保量出版期刊12期,增刊1期。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报的经营能力,成立了《土木工程学报》杂志社有限公司,重新申请了广告经营许可证,学报理事会也由30家单位发展成为38家单位。
二、国际交流
(一)举办和承办国际会议
1、第十届国际滑坡与工程边坡会议
2008年6月30日~7月4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香港工程师学会岩土分部和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第十届国际滑坡与工程边坡会议(10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andslides and Engineered Slopes, Xi’an, June 30~July 4,2008)在中国西安召开,这是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国际工程地质联合会下设的滑坡联合技术委员会(JTCI)组织的每四年一届的国际盛会。共有33个国家和地区约400位代表参会,其中国外代表近300人,收录论文292篇,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2、第六届地下工程国际学术大会
4月10~12日,由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与同济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地下工程国际学术大会在上海召开。国际土协主席Seco Pinto教授,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TC28委员会主席Richard Kastner出席会议,英国、韩国、日本等近200名中外专家,就岩土工程技术在地下工程施工中的最新进展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讨论。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大会举办方同济大学组织了4个特邀主题报告, 6个讨论主题。此次大会共收到112篇论文。
3、8月29~30日,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与台湾隧道协会在大连召开了第七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共有 72名专家学者进行了大会交流, 选优130余篇论文编入论文集。 
4、3月11~14日,学会与世界客车联盟、VNU亚洲展览集团等单位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联合主办了“世界客车博览亚洲展览会”。
5、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法国生态、能源、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规划部共同主办的首届“中法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系统论坛”于11月11日在上海举办。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和法国巴黎高科公司、同济大学等联合承办了本次会议。中法有关专家学者和职能部门领导,以及公交企业代表就城市交通运输、交通管理、公共汽车运行管理、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研讨。
(二)积极组织参与国际学术组织的活动 
1、国际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简称ACUUS)秘书处迁移中国事宜。
ACUUS是国际地下空间研究领域较有影响的组织之一,原秘书处设在加拿大蒙特利尔。2007年雅典会议期间,ACUUS会员大会做出将秘书处移至中国北京的决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承担了秘书处迁移的准备工作,向中国科协递交了将ACUUS秘书处迁至中国北京的申请报告,目前该申请正在审批中。
2、参加2008世界隧道大会暨三十四届会员国大会
9月19~25日,由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郭陕云理事长为团长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代表团赴印度阿格拉,参加了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简称ITA)主办的2008世界隧道大会暨三十四届会员国大会,共有51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专家参加了以“更加环保与安全的地下装备”为主题的本届盛会。在会员国大会上,学会常务理事、市政工程分会秘书长白云同志全票当选了ITA的执行委员会委员,任期到2011年。与此同时,中国代表团在会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宣传工作,扩大我国在国际隧道领域的影响,同时也为我国申办2012年世界隧道大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邀请ITA执委参加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并于同期在华召开执委会议,ITA主席和秘书长以及来自美、英、法、日、韩、瑞士等国的15名执委参加了会议,并对学会申办2012年世界隧道大会以及ITA与学会的进一步交流提出了意见。
3、经学会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长陈祖煜先生竞选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的亚洲区副主席职务,并成功当选。
4、学会还应邀作为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IABSE)2009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会议的支持单位,并将主办2009年5月11~12日召开的2009年IABSE中国组学术会议—“当代大桥”,目前会议正在紧张筹备中。
(三)双边交流与合作
1、学会与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续签了合作协议。
2、学会接待了美国土木工程学会高级代表团的来访,双方进一步明确加强交流合作的意向,并安排美国土木工程学会代表团考察北京地铁等项目。
3、学会接待了加拿大土木工程学会代表团的来访,就两会合作进行的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交流合作项目第二阶段工作进行了交流。双方商议决定联合主办2010年“废弃物工程与处理国际会议”。
4、学会接待了日本国际建设技术协会高级代表团的来访,双方就进一步合作问题进行了磋商,并签订了新的“中日土木工程建设交流合作意向书”,同意在房建、桥梁、隧道与地下工程、公路、水坝、抗震防灾、土力学、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化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方面继续加强交流合作,双方还商定将共同举办2009中日抗震减灾学术会议,会议地点定在我国福州。
5、学会接待了新加坡工程师协会(简称IES)代表团的来访,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两国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
    三、表彰奖励
(一)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评选
1、第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评选
2008年申报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的工程项目67个,共有30个项目获奖。
2、詹天佑奖创新集体奖
为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力、进一步提升詹天佑奖的吸引力与凝聚力,2008年在詹天佑奖评选活动中增设了创新集体奖评选,以表彰奖励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第八届詹天佑奖30项获奖项目中有25项工程获得创新集体奖。
3、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评选表彰
有21个项目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12个项目获得单项奖。
4、广泛宣传获奖工程科技创新成就
詹天佑奖获奖工程都是土木工程建设领域优中选优的精品工程,代表了各专业领域的较高水平,2008年采取了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推广获奖工程科技创新成果。
2008年3月18日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召开了第七届詹天佑奖颁奖典礼,向第七届詹天佑奖29项获奖工程、158家获奖单位颁发了奖杯、奖牌和证书。建设部副部长黄卫,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宋南平,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领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铁道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相关司局领导参加了颁奖大会。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等众多新闻媒体对第七届詹天佑奖颁奖大会进行了宣传报导。同时,编辑出版了《第七届詹天佑奖获奖工程集锦》大型图集,在《中国建设报》、《人民铁道》、《中国交通报》、《中国水利报》、《土木工程学报》、学会网站开设专栏,对第七届詹天佑奖获奖工程及其科技创新成就进行宣传展示。
(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
共收到来自各专业分会、地方学会、团体会员单位以及学会主办期刊编委会推荐的74篇论文。推评出本届优秀论文特等奖1篇,一等奖2篇,二等奖7篇,三等奖15篇。
(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奖评选
2008年度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奖评选共有19名土木工程专业、6名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获奖。
(四)中国土木工程“抗震救灾优秀总工程师”评选
土木工程建设单位在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作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个人,其中以总工程师为突出代表。为学习和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决定,对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张金夫等141名总工程师进行表彰并授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抗震救灾优秀总工程师”称号。
四、组织工作
(一)分会管理
1、审核批准了防护工程分会、住宅工程指导工作委员会换届改选工作;研究商议港口工程分会换届事宜。
2、定期召开专业分会秘书长会议,总结学会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拟成立的“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已通过了中国科协审查,现已报民政部待批。
(二)理事管理
1、制定了理事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了理事对学会工作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2、重新核实理事通讯地址、电话等,保证学会和理事联络的畅通。 
(三)会员管理
1、结合会费收缴工作,重新核实团体会员通讯地址、电话以及联系人等。 2008年新发展团体会员70个,会费收缴率为80%。新发展个人会员318人。
 2、利用学会网站等渠道为会员服务,会员可免费查阅学会提供的资料信息等。
(四)推荐工作
1、经科技部批准,学会获得了推荐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项目的资格,是全国首家获得推荐资格的学会。
2、学会向中国科协推荐了四个候选“创新研究群体”,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质转化规律与保障技术”研究群体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得到了“创新研究群体”资助。
(五)学会荣获“中国协科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会推荐的10多名会员获得“中国科协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学会荣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150565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