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工程概况 该区间隧道是南京地铁一期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地处南京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程环境极其复杂,隧道北端隧道穿过地层为软流塑状淤泥质粉质黏土,隧道上方地面有多幢2~7层建筑物;隧道南段在鼓楼站北修建:总长333.586m,渡线段长103.5m,停车线段长230.086m,最大的跨度17.358m,最小隧道净距0.2m的渡线和停车线段,隧道上方地面有多幢3~5层建筑物,隧道穿越地层为粉质黏土、黏土等。 左线全长1064.094m;右线全长1063.60m;土石方98637m3,喷射C20S6混凝土13916m3,二次衬砌钢筋4470T,C30S8混凝土17804m3,加固注浆19853m3;结构类型为矿山法暗挖隧道、复合式衬砌结构。 主要技术指标与技术特征 1、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400m,困难地段350m。 2、区间线路最大纵坡:一般地段30‰,困难地段35‰。 3、两相邻坡段的坡度等于或大于2‰时,应设竖曲线连接,竖曲线的最小半径:一般地段5000m,困难地段3000m。 4、隧道净空尺寸应满足建筑界限的要求,并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的影响,其值共考虑100mm。 5、在正常使用情况下,隧道结构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在基本荷载组合工况作用下构件最大裂缝宽度为0.2~0.3mm。 6、施工时地面沉降一般控制在30mm以内;在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时,根据相应的允许条件确定。 7、结构防水等级:二级。 二、新技术应用与科技创新 1、针对南京繁华地区地铁隧道所处的地质环境和地表、地中不同的建筑物群和各种管线特征,分别对地表不同基础的既有房屋和隧道上方市政管线的允许沉降值进行了系统分析,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允许控制值,施工中未引起建筑和管线的破坏。为今后同类工程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通过土工离心模拟试验、数值分析和现场试验,对软流塑淤泥质粉质黏土地层中采用浅埋暗挖法的施工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周边大管棚+周边小导管超前预注浆+小导管掌子面后退式注浆综合措施,稳定加固了工作面,有效地控制了周边环境,拓宽了浅埋暗挖法的应用范围,该成果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3、针对隧道在软流塑淤泥质粉质黏土地层中施工特点,在对比试验的基础上,创造了大管棚液压顶进法、大跨度施工工序和小间距隧道间隔土的加固工法等,保证了施工安全,有效地控制了地表现有建筑物的变形,具有很大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4、针对位于隧道上方临近的两幢1970年前建成的毛石基础建筑和需要保护的将军楼,通过隧道开挖引起的土体位移,采用对房屋基础进行注浆钢管静压加固方法,确保了较弱地层既有建筑物的安全,该加固方法简易、经济、可靠。静压桩和桩接头采用硫磺胶泥和插筋技术,具有创新性和适用性。 5、隧道以设计、施工为一体,实现了复杂条件环境下城市地铁动态施工管理,不拆迁、不停业、少扰民,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工程成果,经权威专家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采用的新材料在停车线段及I类围岩工程施工中,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采用了快硬、早强的双快水泥,成功解决了采用普硅喷射混凝土凝结时间长而产生较大沉降的难题;超细单液注浆材料。 7、采用的新工艺有: (1)I类围岩超前管棚施工中创造了顶进工艺,成功解决了钻机钻孔易塌孔、地表沉降大的难题,填补了在软流塑地层地段采用矿山法修建隧道的空白。 (2)防水施工中采用了分区防水注浆技术,对二衬背后的不同渗水部位有针对性地注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超细单液注浆材料注浆技术。掌子面注浆管采用袖阀管,注浆采用后退式劈裂注浆技术。 (4)隧道上方房屋基础加固采用锚杆静压桩技术,大跨度渡线分段拆撑,分段衬砌,拱墙整体衬砌,堵头墙与正洞整体衬砌,安全优质地实现了隧道群穿越旧建筑物群施工技术。 三、获奖单位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南京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