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概况 上海科技馆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投资兴建的重大社会文化项目,是集科教、娱乐、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上海科技馆在1998年12月18日开工,于2001年6月基本完成。曾作为2001年APEC会议的举办场所。上海科技馆占地6872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总投资17.55亿元人民币。上海科技馆由两块独立地块组成,1号地块设置主体建筑,2号地块设置辅助建筑。主体建筑平面为半圆环形,以混凝土框架为主,屋顶由空间网架、钢桁架组成。建筑中部为单层铝合金椭球体。该建筑在设计和施工中采用了冰蓄冷、预应力、虹吸排水、CAD空间定位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大大增加了科技馆建筑的科技含量。由于其具有上海科技馆、上海天文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三馆合一”的性质,在上海乃至全国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被列为“九五”期间上海市重大标志性工程和上海市重点工程。 该工程获2002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1年度上海市建筑工程“白玉兰”奖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新技术应用与科技创新 1.设计中的技术创新和成就有: (1)空调冰蓄冷技术。设计中采用双集管的系统方式,属国际首创,工程一次安装调试成功,节省投资2000万元。对上海市电网可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与常规制冷系统相比,减少了1/3冷冻机组等设备的装机容量,取消了35kV降压站。并可每年降低日常运行费55万元。 (2)虹吸排水系统,为保证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安全、可靠,同时不影响建筑的整体造型和美观,设计选用了虹吸排水系统,不但可迅速排除屋面雨水,而且解决了雨水管与建筑装修的矛盾,节省了上百根重力流排水管。 (3)科技馆智能化系统(BAS、CAS、OAS等)设置齐全,设备选型先进实用。使得科技馆称得上真正名副其实的科技建筑。 (4)单层网壳椭圆球体。球体空间巨大,球体结构杆件为铝型材,设计对网壳进行强度、稳定、抗震等方面的科研分析,在取得成果的同时用于设计,效果显著。 (5)设计和施工采用预应力技术,在混凝土构件中预先建立一定值的压应力,以抵抗裂缝过多出现和开展,达到大跨度,薄楼板,高强度,满足了展馆的使用要求。 2.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四新技术有: (1)计算机三维CAD定位技术。在主体结构和屋面、幕墙施工中,有效控制了施工精度,保证了施工进度和质量。在机电安装综合布线中,应用计算机三维排布技术,优化绘制布线图,做到机电安装管线“三统一”,大大提高了安装规范化。 (2)新颖网架施工工艺,采用专用小吊具吊装空间网架,不搭设施工脚手架而完成网架施工,既保证了施工进度和质量,又节约了成本。 (3)在基坑围护中采用深层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坝部分结合的支撑体系,确保了深基坑施工的顺利进行和穿越基地的原水渠的安全。 (4)地下室外墙板采用预应力技术的同时外刷柔性防水涂料。在长达300多米的弧形板墙上,仅发现3条微小的表面裂缝,确保了地下室无渗漏。 获奖单位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上海科技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