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西安至成都铁路西安至江油段

【打印本页】

来源:基金奖励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1-04-01



一、工程概况

新建西安至成都铁路西安至江油段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的重要组成,本线位于陕西省南部和四川省中北部地区,行径秦巴山地,连接关中平原、汉中盆地和成都平原,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是首条穿越秦巴山区、同时也是国内已建最具山区特点的高标准现代化铁路。西安至江油段线路设计速度目标值250km/h,正线全长508.8km,其中陕西省境内342.9km、四川省境内165.9km。正线设特大、大、中桥170.316km/125座,隧道285.7km/70座,路基56.01km,桥隧占线路总长的89%。陕西段新建车站8处,引入既有站2处,西安枢纽内设跨线联络线通西安站;四川段新建车站4座,改建既有站1座。

线路穿越我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和米仓山,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仅10km以上特长隧道就有10座,隧道群规模为全国之最,尤其秦岭山区山体厚、高差大、生态敏感度高,挤压性、岩爆、高瓦斯等不良地质居多且岩性变化频繁,同时与地方道路、高速公路及铁路等高频交叉,跨沟跨河的高墩和大跨等特殊结构多、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

项目始终围绕“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目标,贯彻生态环保选线设计理念、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新工艺及信息化手段创新,体现了我国同期高速铁路建设的高水平。

工程于201212月开工建设,201711月竣工,总投资648.65亿元。

二、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

1选线方案优秀,解决了复杂山区选线难,使基础设施更加优化。线路穿越我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以及米仓山,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隧道群规模为全国之最。

经优化选线缩短了多座隧道的长度,有效降低了工程难度。

2工程与自然和谐,国内外首次设计长45km25‰坡度连续长大坡道,短直穿越秦岭山区和绕避秦岭“四宝”野生动物家园核心保护区,形成生态保护区铁路选线建设技术。高铁首次针对朱设置防护网,实现了高铁与国家特有物种的和谐共处。

3隧道救援新模式,行业中首次提出疏散定点布置(救援站),增加人员安全疏散时间、极大提高防灾救援安全性,入编《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工程细部设计》并在全路推广。

4艰险山区、复杂地质条件、桥隧相连施工新技术。隧道群规模为全国之最,挤压性、岩爆、高瓦斯等不良地质居多且岩性变化频繁,形成艰险山区桥梁综合建造关键技术,极大提升极复杂环境下施工工效;创新长大复杂地质隧道围岩设计及支护技术体系和桥隧连接新结构,保障了艰险山区复杂地质隧道密集群施工及运营安全。

5创新车站与正线分离的山区铁路车站新模式。青川车站形成了一站三洞的奇特景观,也是目前全国铁路唯一采用车站与正线分离布置的车站。

6首次创新采用单孔大跨度钢桁梁建造技术。同时与地方道路、高速公路及铁路等高频交叉,高墩、大跨等特殊结构较多,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采用单孔大跨度钢桁梁建造技术,解决了高速铁路同时跨越既有运营高铁及高速公路技术难题。

7研发了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成套技术,攻克了高铁高性能混凝土设计理论、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瓶颈。

8全路率先在西成客运专线应用工地拌合站及试验室智能质量管控系统、检验批资料电子签名、隧道监控量测变形预警系统,加强质量和安全的源头控制,实现项目建设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自动化。

9四电工程创新在信号室内分层式线缆桥架布线、研发光电缆自动敷设作业车、牵引变电所低压配电系统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等,提高工艺质量及工效。

三、获奖情况

1“ 长大深埋挤压性围岩铁路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及应用”“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成套技术与工程应用”分别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 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方法和变形控制技术”“穿越秦岭天华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高地应力富水特长隧道施工综合技术研究”分别获得2016年度、获2018年度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 铁路工地拌合站及试验室智能质量管控系统”获得2016年度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奖一等奖;

4“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变形预警技术与应用”获得2015年度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奖二等奖;

5“ 新建铁路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朱防护措施”获得2018年度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奖三等奖;

6“ 复杂山区客运专线高架道岔桥合理结构形式及其控制参数研究”获得2015年度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

7“ 高架桥区间救援逃生结构构造及其设备研究”获得2014年度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

82019年度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行业优秀勘察设计奖“优秀工程勘察与岩土工程”一等奖;

920182019年度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国家优质工程奖;

1020172018年度国家铁路局铁路优质工程二等奖;

112020年度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第十五届“太行杯”土木建筑工程大奖。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05023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