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

【打印本页】

来源:基金奖励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1-04-03

 

 

一、工程概况

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是泉城首条地铁线路,肩负泉域特殊水文地质条件地铁建设技术探索的重要使命。沿线串联创新谷、大学城、济南西站等重点区域,线路全长26.1km,其中高架段16.2km,过渡段0.2km,地下段9.7km;全线设车站11座,其中高架站7座,地下站4座,车辆综合基地1处,控制中心1座。

1号线工程穿越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济西水源地,是泉水的主要补给区,沿线分布冲洪积松散地层、寒武系和奥陶系岩溶石灰岩等泉域典型地层,具有水位浅、弱承压、补给快、岩溶裂隙发育等显著特征,在泉城修建地铁是地铁工程建设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

工程于20157月开工建设,201812月完成竣工验收,总投资134亿元。

二、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

1建立了泉域地铁建造体系。揭示了泉水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提出了“绕避升抬、疏堵结合”的规划设计理念,发明了泉域富水地层地铁车站降水回灌技术,攻克了泉城岩溶灰岩地质盾构施工控制技术难题,实现了地铁建设与泉水共融共生,为泉域地铁建设提供了示范。

2创新了轨道交通建筑设计理念。独特的“儒风素语”贯穿了枢纽、车站、区间桥梁、地面附属设施等系列公共空间设计,运用简约朴素的清水混凝土天然雕饰,展现了厚重的齐鲁文化,体现了建筑美和结构美的高度融合;创建了结构侧立面外倾10°的高架车站鱼腹岛式造型,改善了车站的空间感受,提升了路中车站的景观效果,高架车站轻量化、免维护、节能环保。

3首创了地铁车站预制叠合结构体系。提出了预制肋叠合墙、复合立柱、预应力叠合顶板关键技术,解决了预制桩三维精准定位、地下叠合结构变形控制与防水技术难题,实现了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的永临合一,提高了工程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

4形成了全生命周期轨道交通绿色建造技术体系。全面实施应用了可调通风型站台门、再生制动能回收、光伏发电等40项绿色创新技术,全线综合节能15%

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是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获授权发明专利27项、获省级工法14项,主编地方标准4部、专著3部,形成了《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建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成果,其中泉域地铁保泉技术、地铁车站预制叠合结构建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获奖情况

1“ 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全寿命安全状态快速采集与设备研发”获得2017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 济南泉水形成机理与保护关键技术”获得201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3“ 济南城市地质及三维可视化模型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示范”获得201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4“ 富水地层基坑降水回灌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创”获得2016年度济南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5“ 基于废弃物再生利用的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应用”获得2015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62017年度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成果竞赛一等奖;

72017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二等奖;

82020年度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北京市优秀设计奖;

92020年度山东省建筑业协会山东省建筑质量“泰山杯”工程。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05023187号